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8)|乡村振兴中的新农人 柯嘉华2009年从福建南靖考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,大二时就组建了农业社团和同学们一同体验现实版的“开心农场”。在大学期间相识、相知、相爱的柯嘉华和周晰,2018年怀着发展生态农业的梦想从上海回到家乡南靖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对“新农人”。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7)|浙江长兴蓝莓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5月21日,在林城镇上狮村蓝莓采摘基地,党员志愿者采用直播的方式,为莓农销售蓝莓。 近年来,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依托蓝莓特色产业,积极推进助农增收工作,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低收入家庭,以“产业帮扶+就业帮扶”的形式加入合作社,实现户均年增收3.4万元,小小的蓝莓果成了“致富果”和“幸福果”。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6)|即墨农旅葡萄迎丰收 5月23日,上泊村果农采摘成熟的葡萄。初夏时节,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上泊村的暖棚葡萄进入成熟期,果农们忙着采摘,供应市场。近年来,即墨区移风店镇引导农民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因地制宜发展有采暖设施的葡萄暖棚,打造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,带动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新华社发(梁孝鹏摄)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5)|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 5月27日,在位于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的南平市武夷葡萄园艺研究所,人称“葡萄痴”的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在观察葡萄新品种的长势。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福建南平。1999年起,南平将科技人才派到农业生产一线,为农民送去最急需的科技服务。奔走于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们,用匠心与真情推广致富科技,成了农民津津乐道的“葡萄痴”“米仙”“菌仙”“茶仙”“菇王”…… 如今,广大“科特派”的身影活跃于中国乡村振兴的最前线,将自己的论文写在大地上。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4)|河北隆尧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5月29日,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镇后辛庄村葡萄种植基地,农民在固定葡萄枝。 近年来,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,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,带动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3)|浙江德清太阳能“金屋顶”助力乡村振兴 6月1日,在德清县新安镇舍西村,工作人员在检查村民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并网发电情况。 近年来,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通过向村民租用屋顶安装光伏板并网发电,目前已有689户村民加入该项目,年发电量近600万千瓦时,村民户均年增收超1000元。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2)|甘肃陇南实现乡村振兴“绿色引擎”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处,这里植被茂密、自然资源丰富,被誉为“陇上江南”。宜人的气候、多样的景观地貌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。即将在此举办的“一带一路”美丽乡村论坛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。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系列(1)|设施农业促增收 6月3日,河北省阜城县漫河镇后八丈村瓜农在大棚里展示收获的甜瓜。近年来,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果蔬产业,推进农业观光园和生态采摘园建设,有效带动种植户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
微摄第一现场|意大利庆祝共和国日 6月2日,意大利“三色箭”飞行表演队在罗马举行的共和国日庆祝仪式上表演。每年6月2日的共和国日也是意大利的国庆日。新华社发(埃莉萨·林格里亚摄)
6月2日,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下令将起火货船“X-PRESS PEARL”号拖向远离科伦坡港的深海区,以防引发更大的环境灾难。“X-PRESS PEARL”号货船5月20日抵达科伦坡港西北约9.5海里锚地时发出火警求救信号。斯里兰卡海洋环境保护局官员5月28日表示,在科伦坡港附近起火燃烧的“X-PRESS PEARL”号货船预计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难。 新华社发(斯里兰卡空军媒体处供图)
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(118) 距北京冬奥会247天 2021年6月2日,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47天。6月2日凌晨,国家呼吸医学中心、广州实验室指导金域医学等单位共建的四组“猎鹰”气膜方舱实验室在广州体育馆初步搭建完成,将于3日正式开始核酸检测,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首次投入使用方舱实验室。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
微摄正在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提款机,微摄也被业界称之为图片社交之王。亚洲金控董事长何世红称,全民摄影的时代,就是微摄的时代,图片社交的时代。如今,一个摄影领域的新时代已经开启。